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 熙文
導讀:火速過會,登陸創業板,股價連續漲停,很多人說拓斯達是幸運的,然而在拓斯達人眼中,這份幸運卻蘊含著太多的含義。
從2007年到2017年,拓斯達對技術、對客戶、對員工始終如一,這種一以貫之的堅持不僅讓拓斯達成為機器人行業的標桿者,也讓拓斯達的未來越加明朗。
圖: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
對技術:一以貫之的精益求精
從2007年成立,拓斯達就專注于機器人自動化行業,“我們保有對這個行業真摯的熱愛。無論這個行業的發展處于哪一個階段,拓斯達都秉持著最初的激情。”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對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表示。
連年來拓斯達研發投入占比銷售收入達到6%—8%,對于研發投入的不斷加注,凸顯了拓斯達對技術的極度關注,目前拓斯達專利已達到100項,軟件著作權5項,并不斷增加中。這樣的研發投入,讓拓斯達產生了質的蛻變。早早完成了注塑高端無人工廠的細分領域突破,并在3C、家電、汽配、醫療、食品等多個行業完成了打磨、沖壓、碼垛、焊接、噴涂等標桿項目的實踐。掌握了底層構架、運動算法、機器人視覺、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具有自主專利的直角坐標機器人和多關節機器人等產品獲評三個廣東省著名品牌。
因為堅持、精心,所以成長迅速。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句話:他每遇到一棵救命稻草就死死抱住,有一天,我回頭一看,嚯!他抱著的,已經是一棵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不放過每一個專注的細節,把平凡的事情做到完美,這種踏實的精神,讓拓斯達成長成了一棵“大樹”!
2014年底,拓斯達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初拓斯達登陸創業板,成為廣東省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機器人骨干企業。
在當前概念炒作盛行,眾多中小機器人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依賴價格競爭,重復投資等問題普遍存在的市場背景下,作為一家高速成長,并一直維持著較高毛利率的機器人企業,拓斯達毫不回避個別同行和機構關于核心技術和利潤率的聲音。
對于此,吳豐禮顯得格外理性。他表示,拓斯達一直通過多方位的經營措施強化自身、控制成本,滿足市場需求,并實現了較好的經營收益。第一,拓斯達從不主動打價格戰,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拓斯達有足夠的盈利,并以此支撐服務與研發。第二,拓斯達建立了覆蓋國內外的銷售服務網絡,采用直接面對客戶的直銷模式為主,更大程度減少中間環節成本。第三,拓斯達的利潤來源于多個服務環節,本體制造,集成方案,整廠規劃,甚至是配套服務,多樣性的盈利來源才能保障利潤的穩定性。第四:通過規模化生產和批量采購,科學的供應鏈管控降低成本。第五,拓斯達擁有健全的生產體系,保障了較高的自制率,全面控制生產成本。第六,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既保障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讓產品成本降低。
正是基于在研發和經營上的不斷強化,拓斯達依托技術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實現了又“穩”又“快”的發展。
他說上市只是一個開始,是一個新的起點,拓斯達用十年時間熱愛并努力堅持的態度足以支撐起任何所謂的“幸運”。拓斯達就像一個菜園,拓斯達人是一群愛種菜的菜農,只有用對于自然和健康的堅持熱愛,才能耕耘出最可口的蔬菜。
圖:拓斯達工業機器人
對客戶:一以貫之的全心全意
目前,拓斯達服務客戶涵蓋國內外知名企業近4千家。“無論是否上市,拓斯達將全心全意服務于客戶自動化改造的每一個階段。”吳豐禮強調,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是拓斯達的價值。
我們注意到,拓斯達有三個鮮明的口號。第一個是 “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的企業愿景,第二個是“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公司宗旨。第三個則是“專注建立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生態圈的全球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的企業定位。
首先,“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是拓斯達對自動化本質的理解。吳豐禮說:科技的發展應該是服務于人的,應該讓人更舒適,更輕松,讓人從危險、粗糙、笨重及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回歸自然,回歸到更具智慧和個人能動性的工作中來。
其次,“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是拓斯達堅持的服務基礎。一以貫之的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無論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或者種種的經營,拓斯達都是把服務客戶作為根本。
最后,“專注建立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生態圈的全球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的定位。這個讓拓斯達更加明確自我、有別于同行,同時也概括了吳豐禮的戰略和思路:以機器人硬件作為軟件載體,以軟件驅動硬件銷售。
第一:專注工業機器人,因為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專注包含三個方面:核心技術控制系統研發,本體結構研發,底層控制技術研發。拓斯達機器人研究院均已取得落地突破。
第二:自動化應用生態圈,生態圈是一個給制造業客戶滿足所有制造需求的概念,從方案研發、整廠規劃到信息化物聯網建設、研發生產施工均是一體化,同時是全行業的,從塑膠到五金,從3c到汽配,為全行業的制造商服務。
第三:綜合智能制造,這是更接近于智慧生產的4.0概念。拓斯達的技術團隊構架可以服務于從自動化工廠,到無人工廠,到智能工廠,到結合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和企業辦公管理系統后的智慧工廠,統歸為綜合智能制造服務。
致力于智能制造自動化和智慧生產信息化融合的發展模式,拓斯達的公司架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擁有做整廠規劃的綠能事業部、做本體和信息研發的機器人研究院、做機器人應用的自動化事業部和做配套設備的機械手事業部,以及輔機事業部。
技術的滿足、產業鏈的支持、制造體系的打造、未來生產理念的踐行才是“服務”最核心的要旨。拓斯達用最實在的方式來詮釋服務: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
對員工:一以貫之的同為家人
對外,拓斯達傾盡全力的做客戶的保駕護航者,對內,拓斯達是一個極具人文氣息和人文關懷的企業。拓斯達內部有個特別的稱呼“家人”,“家”是中國傳統中最為意義深重的關系。親情、友情、愛情,更代表著彼此的承擔、幫助、責任與榮耀。同時,在越來越浮躁的現今,只有對待“家”時,我們才把最放心的重擔給予彼此托付‘也只有成為一個家的整體,才能讓每一個客戶得到“賓至如歸”的服務。
在拓斯達的企業標語里,有兩句話深刻而鮮明,吳豐禮也時常掛在嘴邊。一句是“拓斯達是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平臺,是一個集眾人之力完成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事業的平臺,其核心精神是‘分享’。”另外一句是“身為拓斯達人,經營兩個品牌:一個是拓斯達,一個是自己的名字,兩者相得益彰”。
采訪期間聽到一個段子:一名新入職的90后工程師第一次外出現場時,發現沒有準備充分,缺少意外問題對應的工具,客戶讓他第二天再來。他匯報給自己的主管,主管說:這是你第一次出現場,給自己一個限定,不能因為任何理由放棄。把困難想象成碉堡,今天必須把它炸掉!小伙子回復嗷嗷叫:老大放心,今天我再過來,客戶讓我回去我也不回去了,我今天一定要把這個碉堡炸了!
我們聽后忍俊不禁,卻感慨萬千,在這“家”的企業文化中,領略了一絲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否我們有過太多第一次的退縮,是因為缺少一個“家人”在背后默默的推了一把。
在拓斯達的眾多報道中,拓斯達團隊的努力與集體榮譽感尤為凸顯。吳豐禮帶領的拓斯達完成了十年征程,這個現有1200余人的大家庭不僅擁有共同的夢想,而且步伐穩健、目標清晰地朝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