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器人產品:工業部件化 ,應用傻瓜化工業機器人未來會成為像 PLC 一樣常見的工業界的通用零部件。
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會伴隨工業機器人銷量的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則會出現以簡化機器人應用為目的的各類編程軟件和仿真軟件。
2. 機器人產品:跨界服務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所擁有的技術儲備可以支撐其向服務機器人方向的拓展。
工業機器人巨頭ABB及KUKA均在去年發布了人機協作機器人。雖然其目前還是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但已經從空間隔離到空間共享,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 機器人集成:非標標準化
非標標準化是指:機器人集成是一項客戶定制化要求較高的工作。而設備一旦非標準,則很難大規模量產。難以量產會導致一方面成本難以降低,另一方面難以迅速上量。但標準化難度較大。什么樣的企業有機會實現標準化呢?
這又回到了我們在 智能制造系列一中反復強調的: 工藝是門檻。對某一行業的工藝有深入理解的標的,有機會將機器人集成模塊化、功能化、進而作為標準設備來提供。
4. 機器人集成:行業細分化
接著上文的“非標標準化”,既然工藝是門檻,那么同一家公司能夠掌握的行業工藝,必然也就只局限于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也就是說行業必將細分化。
5. 機器人集成:將迎整合潮
預計 2015 年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將達到 5000 家。大部分系統集成商的凈利率僅在 10%上下,甚至不足 10%。競相降價造成的惡性競爭日趨激烈。預計將在不久之后迎來整個機器人集成產業的整合潮。
而作為單純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而言,普遍在年營業收入達到 1 億左右時,會遇到擴張瓶頸。這與上文提到的非標準化難以量產密切相關。
結合行業細分化的判斷,機器人集成產業格局將是在每一個行業中僅存幾家較大的系統集成商。
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在整合過程中留存?我們在 智能制造系列一中已有分析:單純的機器人系統集成不足以支撐企業的發展。熟諳工藝、提供標準設備或者解決方案的企業是為最佳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