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效率亟待提升
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2012 年,制造業增加值接近 20 萬億,接近美國的兩倍。但是中國制造業人均產值只有美國的一半,說明國內生產效率明顯低于發達國家。
中國制造業處于轉型與升級階段。一方面,制造業尋求效率與柔性制造;另一方面,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制造業企業開始尋求機器人替代人。
(二) 普及機器人是提升制造業效率的有效 途徑 —— 日本經驗
日本在 20 世紀 90 年代之后,制造業總產值、GDP 的增長都停滯了。但是人均制造業產值和人均制造業增加值等數據仍保持增長,說明在制造業員工數量減少的情況下,通過普及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提高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了勞動生產率。
圖表100. 日本人均制造業產值與人均制造業增加值
(三) “ 低端產能 ” 的中國機會
相對于汽車行業,我國所謂“低端產能”巨大。2012 年汽車整車加零部件的行業產值 4.67萬億,而食品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陶瓷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和醫藥制造業等五個行業產值合計就有 8.8 萬億,幾乎是汽車行業的兩倍。另外,電子器件行業 2011 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約2300億,遠高于汽車行業的1400億。這些汽車以外的所謂“低端產能”自動化需求起來之后,肯定會超過汽車行業。
現在國外機器人企業都是伴隨著汽車行業一起成長的,但是它們對其它所謂“低端產能”產業不熟悉,國內企業在這些方面有機會。國內家電、陶瓷,石化、飼料等傳統行業有巨大的產能,存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自動化趨勢不可逆。而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近幾年珠三角和長三角的民營制造業的自動化需求。
人手短缺無疑是國內制造業需要提升自動化程度的主要原因。關于國內目前的制造業人手短缺,有兩方面的解釋:一是中國從來都缺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工人,不存在把農民工轉化為產業工人的環境,需要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填補這塊空間;二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干比較臟和比較累的活,穩定程度很差。
“低端產能”進行自動化改造,一方面是生產線人少便于管理,同時效率也高,質量有保證,另外一方面便于公司高層拿出更多的精力關注銷售、服務等其它更接近市場的業務模塊,便于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
(四) 國產經濟型機器人適用于“低端產能”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市場上應用于高端產能的關節型機器人(即通用六軸機器人)所占市場份額仍較大,但是增長幅度有限。后期有增長潛力的是應用于低端產能的經濟型機器人,如 SCARA 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等。
根據 IHS 的數據,2012 年國內機器人市場中,通用六軸機器人占比最大,約 87%。但是由于汽車以外領域自動化需求迅速增加,估計從 2012 年到 2017 年,SCARA 機器人和并聯機器人產生的收入預計將增長最快,因為在使用它們的產業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等問題。即食品飲料、3C 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機器人。
由于所謂“低端產能”需求持續增加,估計未來通用六軸機器人市場占比會持續下降,但仍是國內使用的主要機器人本體。
圖表103. 各行業適用的主要機器人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