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物流倉庫內移動并自動裝卸和搬運貨物更是讓人咋舌。還不止這些,還有美國、新加坡、哥斯達黎加等國家都在實際物流活動中使用物流機器人。因為各國“禁飛”政策,無人機的發展還有待考究。而物流機器人的時代,已然到來!
日立宣布研發行走物流機器人 可裝卸多種貨物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5年8月26日報道,25日,日立制作所宣布開發出一種新型機器人,可在物流倉庫內移動并自動裝卸和搬運貨物。利用靈活運動的2條機械臂,可從貨架上抓取各種尺寸、形狀和重量的貨物,然后進行搬運。傳統機器人很難對應各種各樣的貨物,新型機器人可輕松處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多種貨物的少量搬運需求正在擴大,爭取在2-3年后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在物流倉庫實際投入使用的搬運機器人能連續搬運同一形狀的紙箱等貨物。但是,從貨架上的箱子中取出特定貨物,或搬運多種形狀的物品在技術上仍有困難。
日立開發的新型機器人采取的構造是,在移動平板車上安裝2個升降臺,然后分別裝上操作臂型的機器人。一條機械臂的頂端裝有吸附裝置,另一條頂端裝有2根機械手指。移動到指定貨架之后,調整升降臺高度,利用機械臂上安裝的攝像頭確認貨物,然后以符合其形狀和重量的方法拿起來。
例如,在取出箱中的PET瓶時,首先利用吸附裝置將貨架上的箱子移到近前,然后用2根手指抓住箱中的PET瓶并拿出來。如果是重量較大的物品,還會從下面托著進行搬運。從硬紙箱到1塊肥皂,新型機器人可處理各種大小和重量的貨物。
由于整體構造包括1臺平板車、2個升降臺和2條機械臂,總共5個裝置,因此能實現多樣化動作。但要相互協同工作,各個裝置之間需要通信聯動。
平板車一邊利用傳感器測量與貨架之間的距離一邊行駛,但只在距離還剩1米、需要共同作業時才會向機械臂發出信號。通過減少通信量,提高了動作速度。從在貨架前停止到取出箱中物品,只需3秒即可完成。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多種貨物的少量搬運需求正在擴大,作業能力強的機械臂型機器人需求巨大。日立將建立在實際倉庫內能穩定運行的系統,首先在本公司的物流倉庫上使用,之后再考慮向其它公司出售。
亞馬遜引入機器人物流系統 效率驚人
2015年8月18日訊,亞馬遜的機器人物流系統真是讓人驚嘆。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面積為25500平方米的運營中心里,有200臺機器人幫助工人每天處理10000至20000個訂單商品,且工作準確率高達99.99%。
奧巴馬參觀亞馬遜之后發表了一段關于工作的演講,這之后亞馬遜非常激進的對自己的物流系統進行改革。它在2012年以7.75億美元的金額收購了倉庫機器人公司Kiva。該公司的CEO Benzos說今年年底機器人的數量將達到10000個。亞馬遜表示原有的員工并不會失業,亞馬遜此舉純粹是為了減少員工的勞動量。
這些橘色的機器人效率非常高,他們的速度比人類快很多,而且不會疲憊。Kiva讓貨架“走到”取貨者面前,這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勞動,并讓整個物流過程更加自動化。他們還通過電腦選定貨物,并送到包裝者面前,雖然包裝的動作仍然需要人力完成,但不容易出錯。大數據的支持讓倉庫更加高效,機器人會被引導到最近的貨架,最常使用的貨架會放在包裝站旁邊。這些機制讓亞馬遜能夠處理更大量的貨物,在圣誕期間,亞馬遜在保證出貨的前提下,減少了員工的勞動量。這就是為什么亞馬遜能夠在圣誕期間,運送大量貨物的秘訣。
另外,半自動的系統有助于減少公共設施開支。亞馬遜日前曾被批評設施太差,機器人就不會抱怨這些事情,亞馬遜只需要在有人類員工的地方設置公共設施就好了。機器人工作的區域甚至可以不用開燈,室溫也不需要控制。這就是為什么亞馬遜可以更快、更便宜地將貨物送到消費者面前。相比沃爾瑪和Safeway,亞馬遜的每個員工可以產生三倍的利潤。但這樣的倉庫機制徹底讓臨時工失去工作了,因為和這些機器人配合需要通過一定訓練才行。
除此之外,富士康也下了重本投資機器人技術。在亞馬遜買下Kiva的時候,富士康就將一萬個“Foxbots”運用到生產當中。據悉,富士康正在和谷歌密切合作,并嘗試將更多機器人運用到工廠當中。和亞馬遜一樣,富士康經常被抱怨工作環境太差、壓力太大、工資太低。富士康表示,當機器人進入工廠后,部分員工將作為技術人員、工程師繼續工作,其他的員工將會被遣散。
那些曾經抱怨工作條件的員工可能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
看傻了!大學生發明物流機器人Transwheel
快遞小哥要哭了,現在有以色列學生發明了一款快遞機器人。
2015年8月23日訊,據《每日郵報》報道,以色列申卡爾工程設計學院工程設計系的學生科比·西卡(Kobi Shikar)在畢業設計中,構思出一種新型的Transwheel機器人,它能快速將包裹送到我們的門口,而且不論物件大小。
這種機器人能用機器手臂搬運貨物,靠單排輪電動平衡車行駛、GPS導航。該車使用了與賽格威(電動平衡車)類似的平衡系統,能在運貨的時候保持直立行走。
有意思的是,這種機器人既能單槍匹馬戰斗、也能通力合作,單個機器人可運小包裹,而若干機器人組合就能夠運送大包裹了。
在構想設計中,它還擁有面部識別功能,在交貨時確認收貨者的身份。
【新加坡】
2015年8月21日訊,新加坡物流機器人企業Grey Orange Robotics獲3000萬美元B輪融資
Grey Orange Robotics是一家來自新加坡的智能科技開發商,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專注于為電子商務企業、制造商企業和物流企業提供倉庫自動化服務。
(Grey Orange robotic的兩位創始人和他們的倉儲物流機器人BUTLER)在國際發展方面,Grey Orange除了位于新加坡的總部之外,他們在印度和香港還設有辦事機構。他們目前正在努力進軍日本和中國市場。
最近他們在印度市場上將會有一些重大的動作。他們在印度古爾岡的研究和開發團隊將會搬到一個新的辦公地點,這個地方可以容納1200名員工,里面配備了3D打印機以及原型中心等設施。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共有2種產品。第一個產品為Bulter--自動化倉儲取貨系統。另一個產品為Sorter--高科技傳送帶設備,該公司表示這個產品每小時最多可以處理6000個包裹。
該公司聲稱,憑借這兩個產品,他們已經占據了印度90%的市場份額,目前他們已經獲得了40個客戶,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企業,例如Flipkart、印度亞馬遜和Kerry Logistics等。
在談到GreyOrange的物流產品的時候,Tiger Global Management的合伙人Lee Fixe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Grey Orange的團隊正在憑借他們的高科技自動化解決方案改變整個物流行業,現在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將自己的產品帶到國際市場上。"
2015年6月19日訊,機器人技術研發公司Fetch Robotics日前宣布,公司在A輪融資中獲得2000萬美元投資。本輪融資由軟銀領投,種子輪投資O'Reilly Alpha Tech Ventures和Shasta Ventures跟投。
Fetch Robotics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來拓展銷售和營銷團隊,以滿足來自貨棧和履約中心日益增長的需求。到目前為止,Fetch Robotics融資總額已達到2300萬美元。
Fetch Robotics總部位于圣何塞,公司CEO麥羅尼·威瑟(Melonee Wise)是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杰出青年。Fetch Robotics今年4月發布了兩款機器人產品,分別為Fetch和Freight。
Fetch可利用攝像頭、圖像處理和導航技術等,根據訂單內容,利用機械臂將位于貨架某一位置上的特定商品取下來,然后交給Freight運回打包。不工作時,機器人會自動返回充電樁進行充電。
另訊:Fetch Robotics:新一代機器人不針對特定行業
2015年7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1961年,一只綽號“Unimate”的機械手臂加入到通用汽車的裝配線上,這是一臺重達4000磅的六軸機器人,其被用來執行基本的焊接任務,此類任務對人來說通常是不愉快且危險的工作。
梅龍尼·懷斯(Melonee Wise)是工業機器人初創公司Fetch Robotics的CEO,公司于今年6月從日本軟銀獲得2000萬美元的投資。
懷斯表示:“如果你從Unimate開始觀察,就會發現工業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都存在一個非常具體的方向。”
在Unimate之后開發的機器人都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力量以及速度。在其后的半個世紀里,機器人就好像放出籠子的怪獸一樣,熟練地從事這各種重復任務。然而,一旦需要為它們指派新的任務或者是改變操作環境,人們就需要花費昂貴代價,重新配置這些機器人。
因此,這些機器人充分發揮作用的場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局限于繁重的制造任務,這些針對特定用途設計的機器人將會幫助我們制造汽車或者是電子設備。然而,近5年來,傳感及處理技術突飛猛進,人們試圖將以往針對特定任務設計的工業機器人帶到更加靈活的應用領域中去。
Fetch Robotics成立于2014年,他們是新一代可適應性平臺的代表,他們設計的產品用途將不再局限于特定行業。懷斯受到維諾·賈娜吉(Willow Garage)的啟發,后者是現在廣為人知的開源機器人操作系統ROS的開發者。
Fetch Robotics的系統由一個自我導航的機器人夾具構成,其能夠在倉庫中移動,對產品進行識別并將它們取下貨架。通過公司設計的別名為“Freight”的自動貨架車,該系統可以自動處理倉庫的倉儲任務,無需費時費力的重新配置或安裝。
懷斯表示,目前在物流行業存在60萬的勞工缺口,而且情形隨時間推移只會愈發嚴重,這是由于目前的按需經濟所導致,提供“次日達”配送服務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物流行業正處于成長階段,Fetch非常明智的瞄準了這一行業,他們不是機械性地針對貨物配送這類需求,而是將著眼點放得更加廣闊。長期來看,懷斯打算領導公司向不同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Fetch打算讓他們的系統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應用領域,他們計劃針對學校及科研機構提供用于研究的型號,通過開源的方式,集思廣益,爭取設計出更多有用的系統。
Fetch和TurtleBot的設計思路全都是通過其上的應用驅動,TurtleBot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入門級平臺,讓他們學習機器人的知識,以便獲得在更高層面工作的經驗,例如導航或運動規劃。
Fetch平臺部分揭示了公司的野心,他們打算在物流行業站穩腳跟之后,便開始嘗試其他領域的應用,例如老年介護、服務或其他行業。他們打算利用最新技術以及傳感器,在自身的平臺上加以改進,以便實現上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