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較成熟的是汽車市場,下一輪熱點有望出現在3C、醫療等領域。未來3C行業、白色家電以及智能穿戴設備,將在5年內達到傳統機器人積累20年的規模,而每萬個機器人擁有量也將超過目前傳統重工業的擁有量。”柯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賀萬民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統計,2014年,包括手機、電子計算機、家電在內的中國3C行業產值規模超過4萬億。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1.87萬家,其中,包括計算機、手機在內的傳統3C電子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萬家。盡管3C產品生命周期短,產品型號繁瑣等都對機器人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超過4萬億產值規模的市場蛋糕絕對夠誘人。
燦達電子/建亞電子分析,“3C行業對設備投入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按照內地電子資本性支出40%用于設備采購來看,我國設備需求市場2013年已經達到200億元,并且增長率在不斷提高。通過分析電子廠商設備投入在資本投入中的占比,預計在未來三年設備需求將持續上升,在2016年達到459.7億元左右。”
上市公司掘金3C機器人
國產機器人企業進入3C行業,除對工廠制造環節熟悉,還有市場區位優勢。
目前國產機器人廠商進入3C市場,主要有兩類途徑。一類是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產品制造商,另外一種是系統集成商方式,對工廠進行“交鑰匙”改造。前者的代表是國內機器人制造龍頭機器人、數控設備商華中數控,後者是雷柏科技為代表的3C制造商,以及大族激光為代表的機器人設備商。
2014年以來,A股先後有十幾家機器人概念公司涉足、加碼3C行業市場,包括新松、華中數控、雷柏科技、大族激光、巨輪股份、慈星股份、秦川機床等。圍繞3C行業的布局,也觸發了行業更多的跨界并購合作案例。
5月22日,華中數控以合作方式在佛山成立佛山華數機器人公司、佛山登奇機電技術公司,生產通用六軸和四軸機器人,以及為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配套的伺服電機。這是繼布局深圳、重慶等地之後,華中數控再次以區域化運作方式布局3C機器人市場。按照華中數控公告的效益分析,兩家公司三年銷售收入可達5億元,下半年有望出現批量訂單。
同在5月22日,慈星股份公告以1080萬元認購東莞市中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後者主要產品為機器人自動打磨房、高鐵鋼軌全自動打磨機器人、鋰電池自動注液機、空調自動穿管機和組裝機等,產品主要應用在3C、汽車行業。
系統集成商是國內企業進入3C市場的另一種方式。記者從雷柏科技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鄧邱偉處了解到,2014年雷柏科技開始拓展機器人集成商業務,目前已經為美的、史丹利百得等20多家公司開展機器人顧問、產線設計、采購機器人,提供“交鑰匙方案”。
雷柏科技2014年財報顯示,機器人集成系統應用業務累計完成實施訂單4個,正在實施的訂單8個,全年累計訂單金額超過2000萬元。鄧邱偉透露,雷柏科技作為系統集成商,目前ABB、安川、庫卡都與公司戰略合作,對外銷售的機器人本體多從海外企業采購。
大族激光董秘杜永剛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目前也在布局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業務,“大族激光系統解決方案從高端激光裝備出發,圍繞大族激光裝備分布的50多個行業來拓展,產業基金投資將圍繞機器人控制系統、核心零部件等市場薄弱環節展開。
機器人在家電行業已經有成長苗頭,將來五金打磨、拋光的需求也很大,3C、家電、五金將是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市場,中國3C產業鏈比較齊全,加工工業發達,且普遍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的難題,機器人應用還未普及,因此成為企業競相角逐的市場。而為了加快3C產業智能制造的步伐,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扶持,這也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