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巨大、產業方興未艾。不過,我國機器人產業也遭遇技術“硬傷”、低端產能過熱等問題。若能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將機器人水平提升上去,必將帶動機械、電子等多領域的發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加快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最近一個時期,我國機器人產業“遍地開花”,不僅沿海制造業大省掀起“機器換人”熱潮,涉足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也如火如荼。然而,傳遞出的信息卻有喜有憂。
喜的是市場規模巨大、產業方興未艾。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大幅上升,已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機器人市場。而且,制造業每萬名工人機器人保有量遠低于全球平均值,意味著市場仍有巨大增長空間。需求呈井噴式爆發,驅動機器人產業迎來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或基地已逾30個,與機器人“沾邊兒”的企業超過了4000家。
憂的是遭遇技術“硬傷”、低端產能過熱。一方面,在前沿和關鍵技術研發上,國內大部分機器人企業和機構基本還處于跟隨研究或“山寨仿造”階段,關鍵零部件及其可靠性與國外產品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就產業本身而言,國產機器人應用主要還以搬運和上下料為主,處于行業的低端領域,運行中的90%以上工業機器人都不具備智能。技術和產品上的“短板”,直接反映到了市場份額上,外國機器人巨頭處于明顯的壟斷地位。
進一步分析,由于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后,目前我國大多數機器人企業或是以高成本進口零部件后集成組裝,處在產業鏈最低端,產品可掌控利潤有限;或是從零部件等方面極力降低成本,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產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應用領域。這兩條路,皆為過去有些產業曾經“走麥城”的失敗之路,機器人產業若重蹈覆轍,勢必成為換上智能馬甲的“打工仔”。
新路在哪里?別無選擇,就是自主創新。搶抓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機遇,“機器人”有望成為重要切入點和增長點。我國若能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摘下這顆“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將機器人水平提升上去,必將帶動機械、電子等多個領域的發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為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開拓新的空間、增加新的“籌碼”。
加快改變目前“機器人”的尷尬局面,當務之急是建立產學研用有效對接的機制體制,打通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最后一公里”,突破長期制約核心零部件攻關的瓶頸。此外,還要加快基礎性研究、培育勇于創新的骨干企業、整合行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各個環節,提高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
在全球大踏步走向智能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把“機器人”的潛力挖出來,后來居上、彎道超車,有待于我們抓住核心技術,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國機器人需內在提升
發布時間: 4/3/2015 09:52:38 來源:經濟日報
核心提示: 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巨大、產業方興未艾。不過,我國機器人產業也遭遇技術“硬傷”、低端產能過熱等問題。
【免責聲明】所刊原創內容之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新戰略機器人網無關。新戰略機器人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zl機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權屬于新戰略機器人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轉載、散布、引用須注明原文來源。
來源: 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