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中國大熱。國家領導人在去年的兩院院士大會講話中提到,“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按照不同產業與行業,機器人也可以看作有不同的“職業”,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玩具機器人,種類繁多,就連汽車無人駕駛系統也是一類智能機器人。
中科匯聯總裁游世學介紹說,我們研發的對話機器人主要服務于企業、政府和相關機構,回復客戶的提問,降低人工勞動。從電子商務、保險到傳統制造,甚至教育和游戲,其應用可延伸至很多產業,“需要有服務的地方,就可以有它的存在。”
不論被視作未來的魔鬼,還是現代化的幫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已從工業領域快速擴展到航空航天、國防軍事、國家安全、醫療康復、社會服務等其他領域。
2013年,麥肯錫發布的《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報告預計,2025年機器人每年將為全球帶來1.7萬億至4.5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
在游世學看來,機器人與人的關系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機器+人”的時代。機器人此時只是工具的延伸,其價值是減少體力勞動,因此可稱為“機器奴隸時代”。時間大約是2014年—2024年。
從2024年到2045年,是“類人機器人”的時代,客戶服務人員、售貨員、工廠工人等普通工作機器人大都可勝任,準確地說,機器人可以做得更好,因為這時機器人已經具備了推理處理等智慧能力。
第三階段可能是我們不太想看到的。據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預測,到2045年,“奇點”時刻到來,電腦所創造人工智能的數量將是當今存在所有人類智能數量的大約10億倍。那樣,人工智能就可像人類大腦那樣,不僅會計算、作曲,更可以駕車、寫作、決策、鑒寶甚至社交。“這將是機器超人的時代。”游世學說。
當然,這一進程中,有很多技術需要突破。有的注重機械關節對人類動作的完美模擬,有的則注重精密的機械制造,而中科匯聯所關注的語義解析,旨在提高機器人的智力,甚至是為其注入靈魂。
讓機器人自學成才
怎樣讓機器人自己學習?對話與搜索有區別嗎?
如何讓阿惹妞“自己”讀過新政新規后,就能為涼山州百姓答疑釋惑?
“我們的大腦存儲了很多過往的經驗、經歷和知識。機器也一樣,也要大量存儲行業知識,以及日常溝通交流的生活常識。”游世學說,如何存儲管理這些知識,是構建機器人知識庫的新挑戰。
中科匯聯基于自主研發的語義理解、語義分析專利技術,實現了自然語言和結構化數據間的智能理解,“語義解析配套的知識圖譜和知識庫,有別于傳統,我們是基于本體,基于語言和語言模型的體系去構建,當然還要兼顧語言語境的判斷。”
游世學拿涼山州政府網站舉例。他們事先將與保障房、殘疾人證、戶口、身份證、公積金貸款等政務服務相關的,兩千個知識點梳理清楚,構建了獨到的圖譜和知識庫。這樣一來,只要提問觸及某知識點,不論問話方式有多少種變化,對應的答案唯一。也因此,機器人就具備了判斷能力。“這與搜索的區別是,搜索在輸入關鍵詞后,是提供無數個可能的答案讓你挑,而我們的機器人是判斷你的意圖后,直接給你答案。”
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算法技術,他們在實驗室內對人機對話的知識庫進行模型訓練,已經實現對話與問答準確度優化的目標。這意味著,一堆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盡管未經過梳理,機器人仍可通過數據自己學習,自己分析。這樣看來,機器人似乎有了“靈魂”。
該技術一旦成熟應用,政府工作人員不用再事先提煉總結知識點,而是機器人自己分析歸類,然后回答別人的提問。而且在與人的互動過程中,系統還會不斷完善知識庫。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場面,如果涼山州出臺新的公積金貸款政策,只需將通知文件錄入網站,“阿惹妞”就會根據實際情況告訴你,能辦多大額度貸款、怎么辦貸款……
從小學、高中到大學,一個人在課堂所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窄,深度逐步提升,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碩士博士階段。游世學說,中科匯聯從一開始就向服務的核心發力——政府企業等深度行業應用,“深度越深,服務精準度就越高,價值就越好,從而能真正解決問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