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彭晴
從工業領域到商用市場,技術的發展推動著AGV應用范圍不斷拓展,近年來,機場搬運成為AGV機器人初步嘗試的又一創新領域。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多個機場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了少量AGV機器人,大都是某環節內的行李搬運,未來是否進一步發展還有賴于技術與市場的雙重驗證。
多個機場開展相關配送服務測試
近期,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引進了一款自動運輸機器人,這款運貨機器人主要是為乘務員所配備使用,幫助他們搬運行李。這款產品是由意大利制造商e-Novia的子公司Yape開發的最新AI交付機器人,目前正處于測試階段,而在本實驗中使用的交付機器人目的是了解可以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便利性來進一步提高機場的服務質量。
事實上,早在2016年,瑞士日內瓦機場開始試行機場行李機器人。名為“Leo”的行李機器人由瑞士機器人公司BlueBotics和機場技術服務公司SITA所聯合開發,可運送兩個重量為32kg的行李箱。乘客可使用它的觸屏掃描自己的登機牌并打印行李標簽,同時查看有關登機口的正確信息。隨后,Leo就會把旅客的行李自動搬運到正確的處理區域。
2017年,日本福岡機場向媒體展示了裝載人工智能的自動搬運機器人為游客搬運隨身行李的試驗,該行李機器人此次試驗裝載最大60公斤的行李,時速可達6.5公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輪椅使用者、攜帶嬰兒車的客人等。
在國內,機場行李搬運也已有了落地應用,2019年12月,襄陽機場安檢引進了“智能回筐機器人”,安檢過程中,一些旅客的行李需要開包檢查,開包后的行李按規定需再次經過安檢X光機。這時,開包員只需按下啟動鍵,便可將置物筐或需要重新過檢的行李通過智能回筐機器人快速送回前傳員身旁,機器人停頓6秒鐘后,便會自動回到開包員身旁。
除了在機場大廳為單一旅客運送行李外,AGV在其它行李運輸環節的應用也在探索中。
2017年,范德蘭德創新研發了一套應用于機場德智能物流解決方案,該系統由安檢機+行李轉盤+AGV小車組成,利用自動導引運輸車(AGV)技術,取代了傳統機場行李運輸系統中的固定輸送機和分揀系統,更加靈活。
而近期香港國際機場為應對巨大的客貨運輸量帶來的挑戰,和自動駕駛公司馭勢科技共同研發了無人物流車運營項目,在機場禁區內實現無人化行李運輸。該項目也成為全球第一例在機場實際操作環境下運行且常態運營的無人物流車項目(正式運行車輛上完全無人,已去除安全員)。
AGV機場行李搬運前景如何?
可以看出,AGV在機場的應用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初步的探索,但目前來說仍舊還停留在小范圍的試用階段,技術和場景適用性上還有待繼續探索。
技術領域,雖然AGV各項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像機場這種人流量大且環境復雜的公共場合,在導航定位路徑規劃安全防撞等方面,AGV都需要具備比工業領域更高精的技術和更穩定的驗證。而目前,適用于機場環境的自然導航在工業領域才初步規模化,商用環境仍在探索驗證階段,技術并不成熟。
技術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是,AGV是否適合規模化應用在機場行李搬運環節,在機場現有的大流量情況下,再批量增添行李運送機器人是否會讓繁忙的機場大廳顯得更加擁擠?另外,從機場運營的角度而言,引進搬運機器人對機場運行效率或者成本有什么積極影響?目前來看,大部分機場大廳行李搬運機器人除了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方便旅客外,從機場經濟效益方面來說似乎沒有什么推動作用,襄陽機場的“智能回框機器人”相較于其它行李搬運機器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更切實的應用,畢竟它提升了過檢效率。
另外,利用無人車機場禁區內實現無人化行李運輸目前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運營效率節省人力。但AGV在機場大廳的應用如何開展或許還需要繼續探索一種更為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