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家把機器人作為戰略新興行業重點扶持,機器人產業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資本對機器人產業的投資熱情從去年到今年不斷高漲。但目前,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存在投資過剩的隱憂,機器人產業需要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早在2017年,就有關于機器人產業的相關調研數據被公開:
1、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量達31.96萬臺
受益于本體市場的需求帶動,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新增需求量31.96萬臺,同比增長49.70%;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量有望達到43.5萬臺,同比增速超36%。
2、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3.6萬臺
根據某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需求13.6萬臺,同比增長60%;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增速超過45%,銷量達到20萬臺。
3、工業機器人行業投融資規模達223.53億元
根據某調研機構數據,全球機器人行業融資案例持續增加,2011~2013年融資案例數不多,分別只有12起、25起和23起。2014、2015年融資案例數激增,分別達到45和83起。就投資總額來看,全球機器人融資額在2015和2016年分別達到2.74億和5.88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56.57%和114.60%,資本角逐態勢可見一斑。
中國機器人行業投資跌至“冰凍期”
相較于全球機器人融資情況,我國2018年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同樣熱情不減,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2017年機器人融資案例數達到了70起。2018年第二季度起的融資金額分別達到了3.08億美元和2.99億美元,環比增長37.49%和26.27%。
資本正在源源不斷地涌入機器人行業,但是從全球來看,機器人行業創投融資案例仍主要集中在前期項目,這也意味著機器人行業發展雖然火爆,但投資企業卻異常“冷靜”。
面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變化,相較于2017年,2018年以來工業機器人投融資規模有所減小,資本市場逐漸趨于理性。
首先由于缺乏關鍵零部件技術,中國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廠商需要向國外機器人企業采購,導致其成本遠遠高于四大家族自產自用模式。其次同等質量的機器人產品,中國企業可獲得利潤很少,機器人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最后就企業人力、研發和營銷成本上也呈現居高不下的趨勢,國產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和生產實踐檢驗。再加上今年的芯片前車之鑒,不得不說,機器人的市場遇冷,各企業的投資處于觀望態度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