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人常說,珍愛生命,遠離大車!
老司機都知道,但凡貼近大型車輛(如大貨車、大客車、卡車、工程車輛等)行駛,生命危險系數便會成倍提高。數不清的交通事故,但凡有大型車輛參與其中,便是慘不忍睹。這一切,全因一直伴隨著大車的“死亡彎月”的存在。
大型車輛在右轉彎過程中,司機會有一個視線死角,如果此時有人、車在旁邊,很容易發生車禍致死。這一死角即內輪差,而且被形象地稱為“死亡彎月”。
而事實上,除了“死亡彎月”,大型車輛的盲區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上面兩張圖——臺州市公安局關工委、交通警察局、安全教育體驗館在書生小學里聯合舉辦了“小手牽大手,遠離工程車盲區”。相關部門將工程車開進校園,交警在工程車的正前方、左右后視鏡的下方、車尾兩側畫出盲區范圍,請了49位學生站在盲區內,然后安排學生、家長相繼坐進駕駛室,讓學生和家長近距離體驗盲區危險。而坐進駕駛室的學生紛紛表示:“看不見,一個同學都看不見!”
其實,大型車輛盲區分好幾個版塊,上圖中標明的區域全是大貨車盲區,其中A、B、C區屬于半盲區,D、E區屬于全盲區。而在這些盲區范圍內,不管你開的是奧拓還是奧迪,大車司機都看不見你!
前方盲區
由于大型車輛車身座位設計較高,坐在駕駛室的司機很難看到車頭下方的情況,該區域基本屬于半盲區。路過此區域的行人很難被司機發現,當信號燈變為綠燈,車輛突然啟動,留給行人逃避的時間基本很短,就很容易釀成慘案。
右側盲區
大型車輛在轉彎時的盲區更可怕。車輛轉彎時,前內輪轉彎半徑,與后內輪轉彎半徑之差,就叫內輪差,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死亡彎月”。如果從高處垂直觀察車輛轉彎時的狀態,就會發現,轉彎車輛是以內側后輪為支點進行移動的,前后車輪劃過的區域其實是不同的。車身越長,轉彎幅度越大,形成的輪差就會越大。小型車最多產生接近0.6米的內輪差,而大型車輛則可達到1.5米到2米多。
日常道路行駛中,因為駕駛座椅位于左側,離右側車窗較遠,當有人或車從大車右側經過時,大車司機很難從后視鏡發現他們的存在,如果此時大車進行向右并線或右轉彎時則非常危險,極易發生碰撞,甚至有可能將右側的人或車卷入車輪下方。因此,“死亡彎月”實非浪得虛名。
左側盲區
大型車輛左側盲區是所有盲區范圍最小最短的,但即便如此,其左后方依舊存在視野盲區,而且車身越長,盲區越大。因此,當有后方車輛超車時,位置正好處于大車盲區范圍內,此時如果后方車輛不能及時完成超車,在大車向左變道時就可能會發生剮蹭事故。
因大型車輛盲區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已數不勝數,每每發生均讓人觸目驚心。因此,對于行走中的我們,千萬要注意:
為了更好地規避車輛的視野盲區,現在出廠的大型車輛基本都在副駕駛側加裝了一個盲區反光鏡,只要司機右轉的時候掃一眼,也能大致看見盲區里的情況。但現實路況復雜,司機也不能確保完全了解車身周邊情況,危機始終四伏。
有沒有更可靠、更先進的辦法,可解決大貨車盲區問題?
一直以“讓機器更智能,讓駕駛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為使命的鐳神智能,基于其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開發了汽車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可有效為車輛提供全方位的路況監測,具有行人防撞預警、高速車輛防撞預警、低速車輛防撞預警、虛擬保險杠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安全車距預警、盲區監測及預警等多項功能。
核心部件
方案系統架構
鐳神汽車輔助駕駛系統主要由激光雷達組、OBD模塊、處理器、顯示器及語音報警模塊等組成。激光雷達組對所布置防護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全天候采集路況數據,同時結合OBD模塊采集的車輛速度和轉向信息,將數據統一在處理器中進行算法處理和決策預警,最終將監測結果實時輸出到顯示器,并進行語音播報告警,有效幫助司機及早發現盲區的車輛和行人危險,大幅降低視野盲區導致的交通事故的發生。
△ 激光雷達組合安裝功能示意圖
△ 區域防護設置示意圖
本著對生命的敬畏,鐳神智能一直以來以匠心精神認真打造高檢測精度和穩定可靠的激光雷達,以創新的技術為汽車、AGV、叉車、服務機器人等裝上”火眼金睛“,將“讓機器更智能,讓駕駛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化作一個個活生生的方案落地。
我們始終相信,”死亡彎月“終有一天將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