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不許快遞員入內,取快遞還得親自下樓,這一“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將被攻克。由海淀駐區企業研發的快遞機器人,經過清華大學、中關村智造大街、多個封閉小區7000公里路測和調試,目前已實現小規模量產,有望今年6月在北京一些小區投入使用??爝f成本將由人工每單1.5元左右降至1元以下。
六輪設計,車高一米左右,承重30公斤,爬坡高度35度,速度可達12公里每小時,續航可達8小時,定位精度1厘米到3厘米……清華大學南門外,在中關村智造大街D座的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外觀萌萌的快遞機器人——“真機小黃馬”。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要讓機器取代人工完成末端配送,最核心的是打造一套軟硬件一體的無人配送網絡,或者說是一套“云+端”的天地一體智能系統。終端就是高性價比、高可靠性、可量產的無人配送車隊,云端則是一整套的高配送效率、高響應速度的調度系統。
快遞機器人配備了一系列高端“裝備”,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和傳感器等。針對核心技術之一的定位技術,真機智能選擇了“多線激光雷達+GPS+慣導”等多傳感器融合定位的方案,實現了精準定位和自主導航。因為搭載多線激光雷達,“真機小黃馬”可以在夜間自主巡航,24小時配送。針對路況變化、行人眾多等復雜環境,機器人可以通過攝像頭進行行人檢測、車輛檢測,激光雷達進行障礙物識別,采用深度學習的環境建模技術識別行人和物體,提高避障的準確度。
“物流行業中人力成本超過50%,巨額成本吞噬著企業利潤和服務質量。在全國400多萬名物流從業人員中,末端配送人員就有200多萬?!詈笠还铩呐渌统杀臼乔耙磺Ч锏奈灞?。這組數據說明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眲⒅怯陆榻B,有了智能配送機器人,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人工配送相比,機器人配送可以把每單的成本從1.5元左右降低到1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