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居家家在廣東新落成的倉儲中心,立刻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高科技帶來的安靜而忙碌的氛圍。2000多個放滿各種商品的貨架整齊地排布在5000平米的倉儲空間內,100臺亮眼的粉紅色“小馬”搬運機器人在其中井然有序地穿行、轉身、停車、移動貨架、自動充電。操作工僅需站在固定位置,在電腦屏幕的指示下完成最后的人工分揀動作。在這個代表當下國內電商分揀最高水平的倉庫里,不僅人力被節省了將近75%,而且全倉每小時平均出貨件數達到10000件,簡直效率逆天。
現場操作員小劉表示,這套“神奇的”機器人系統,對一線工人來說是最大的福音。原來的分揀模式是人到貨,一個工人一天要行走數十公里,碰到極端溫度,更是雪上加霜。現在他們只要站著不動,一天就能揀出相當于原來3-4倍的貨物,而且智能化的操作終端、條碼讀取、圖片提示、播種墻拍拍燈,四管齊下將分揀錯誤率降到最低。
而對倉儲總管戴先生來說,機器人系統的上線,也極大降低了他的管理難度。原來150個工人的活,現在40個人就能干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團隊穩定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分揀速度再也不會成為瓶頸。庫內的所有商品統一管理同時也方便了補貨、盤庫、退貨等電商日常耗時較多的工作,與供應商的配合以及線上推廣的配合更加智能化、一體化。
隨著國內電商競爭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終結,盈利壓力驟增,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把目光放到了后端倉儲物流環節。希望借用最新的機器人、AI等技術,在倉庫內進行一場“機器換人”的革命,從而減輕倉庫管理負擔,優化后端效率,進而提升前后端的綜合競爭力。
馬路創新科技由一群歐洲留學歸國的年輕人在2015年9月創立,在深入研究了倉儲運行的各個環節后,一年后由團隊自主研發的馬路智能倉儲分揀系統正式面世。該系統由一套中央調度算法向系統內的搬運機器人發出運動指令,機器人在倉庫內行走并搬運貨架至分揀工作站,最后由操作員從貨架上取貨完成分揀。“貨到人”的分揀邏輯使工人不再需要在庫內行走找貨,從而成倍節省了時間。
據馬路創新CEO劉哲介紹,該套系統的核心就是中央調度算法,該算法可同時為上百臺機器人規劃最優路徑。此外,搬運機器人中的激光避障模塊、視覺識別模塊、機械結構等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分揀區WMS系統、倉儲及訂單數據分析系統也均由馬路創新團隊自主開發。
創立馬路創新之前,劉哲在世界頂級的法國路橋學校Imagine實驗室獲得機器視覺博士學位,后在深圳大疆擔任視覺工程師,手握十多項視覺、算法和機械結構的國內國際專利。談及目前已經交付的居家家倉庫,劉哲表示,居家家的訂單結構復雜、出貨量大、倉儲周轉效率極高,是非常能體現機器換人效果的目標客戶,同時,要交付一套符合居家家要求的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分揀機器人系統,對系統效率、穩定性和靈活性都有非常嚴苛的要求。“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期待是這個行業里史無前例的。所幸的是,經過團隊的專研,我們的系統效率達到每小時出貨10000件以上,能夠很好地滿足客戶的要求,真正把理論數據落到實處。另外,我們的系統經過了這次大規模、滿負荷的項目考驗后,完全可以滿足其他電商或零售倉庫的分揀需求,我們對市場前景很有信心。”
馬路創新已于2017年初完成了天使輪融資。未來,公司會將在視覺、算法、硬件等方面的深厚技術,積累運用在更廣闊的倉儲物流應用場景中,為行業用戶推出更多接地氣、更高效的智能系統。讓倉庫變得簡單,讓物流倉儲變得更智能化,讓我們拭目以待“小馬”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