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必將改變傳統的物流運作模式,其中包括:減少從訂單到交貨的時間。機器人將會讓訂單從生產設施到分揀機器人到貨盤到包裝、尺寸定價到裝卸碼頭到集裝箱的運輸過程更加便利;減少錯誤和對逆向物流的需要,機器人記錄海量數據和以精準的精度審查數據尋找錯誤的能力,無疑會減少物流過程中訂單信息錯誤的發生,而所產生逆向物流的需求將會減少;減少勞動力負擔,機器人的使用將會減輕員工所承擔的體力勞動,例如長時間行走、裝卸和搬運超重產品等等。此外,機器人不需要食物和水,可以全天候工作,并且通過互聯網能與其他設備連接,這些對于傳統的物流模式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而隨著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帶來物流業務量大幅攀升,以及土地、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智能化物流裝備在節省倉庫面積、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已顯現出不可替代的優勢,智能型搬運設備已經成為物流行業必不可缺的實用工具。這些搬運工具把原材料、零部件等物品送到生產工位上,讓安裝過程變得更順利。
物流機器人發展現狀
目前,應用于物流中的機器人發展到今天,大致可分為三代:第一代物流機器人主要是以傳送帶及相關機械為主的設備,為機器人原型,實現從人工化向自動化的轉變。
第二代機器人主要以自動導引車(AGV)為代表的設備,通過自主移動的小車實現搬運等功能,以亞馬遜Kiva機器人為代表,該類型機器人依托AGV小車技術,實質上仍然需要人工完成揀選貨物操作,效率仍有待提升。
第三代機器人在第二代基礎上,增加了替換人工的機械手、機械臂、視覺系統、智能系統,提供更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并且與現有物流管理系統對接更完善,具有更高的執行效率和準確性。例如Fetch&Freight等機器人產品,實現了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轉變,由移動車體、機械臂和機械手組成,具備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完成多種功能如物體識別、抓取、分揀及運輸等。
物流機器人未來向中高端發展
IDC預計,到2019年,物流、醫療、公共事業和資源領域35%的領先機構將嘗試利用機器人實現自動化運營。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導航、MEMS傳感器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將繼續推動工業及服務機器人在功能、性能、自主性、易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創新。
2017至2020年,這些因素將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帶來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2019年,30%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應用將采取“機器人即服務”的業務模式,從而降低機器人的引進及部署成本。到2020年,機器人的應用將帶來800億美元的新增ICT市場,吸引更多新的市場參與者為機器人的部署提供支持,用戶公司將有更多的廠商可供選擇。
此外,60%的機器人將依靠基于云的軟件來定義新的技能、認知能力和應用程序,從而形成機器人應用軟件云市場。40%的商用機器人將連接到共享智能網,使機器人的整體運作效率提高200%。
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是決定機器人質量、性能的關鍵所在。長期以來,我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還比較薄弱、技術水平較低、性能質量不高,并成為一直以來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短板問題。雖然一些企業已經實現了部分關鍵部件的國產化,但在批量生產時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方面還有待提升,這一問題如得不到解決,將阻礙國產機器人整體質量、性能的提高,影響產品市場競爭力,使產業難以可持續健康發展。
可以預見,智能機器人的日益普及和高速發展,必將引爆一場倉儲物流智能化的變革,甚至是整個物流行業、制造業、生產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化大革命。但對于目前國內企業而言,應避免在低端產品層面的競爭,需要在智能機器人產品的研發方面投入更多力量。
針對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要推進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其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聚焦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攻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等6種標志性工業機器人產品,引導我國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我們可以預見,智能機器人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未來5年將進入持續穩定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