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和島主辦的“2016正和島全球創新大賽·新物種降臨”于2016年9月9—10日在重慶舉行。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出席并發言。他表示現在已經從互聯網時代到機器人時代,從互聯網到機器人已經成為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并且機器人已經不是單一的技術產品,而是一個機器人+的公共高技術平臺。
以下為會議實錄:
曲道奎: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島親,大家上午好!
現在是一個時代快速發展的時代,新的物種不斷的快速產生,機器人可能是新物種里邊最典型的一個代表。所以大家都知道機器人里邊有三大定律,但是現在不知道很多機器人的定律已經增加到七條、八條,還在增加。為什么?大家對新物種未來的發展在擔心,對未來潛在的威脅可能也是感到一個后怕,所以現在機器人里邊在層出不窮的出現新的規則、新的定律,在約束機器人,原始人就是機器人,原始的是不是一個生物,為什么?很可能講的機器人和人類里邊要產生一個新的融合,一個交叉,人還是機器人,大家很難分清。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公共平臺,但是互聯網一個典型的特征,我們講一個數字化,數字化淺顯的說明就是一個虛擬世界。實際現在大家無論在網絡上,無論是計算機內部的,在大數據里講的都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機器人是什么?我們是用物理的呈現方式,機器人完全實現了數字化和物理的一個有機結合,所以我們說互聯網和機器人的相加,正好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兩個半球,這是一個完整的人類社會。
第二點我們想談一下為什么從互聯網到機器人,實際上這有一個輪換,實際是2013年美國已經做出了一個FromInternetto Robotics,這也是從互聯網到互聯網人的計劃,這已經不是今天的話題,但中國今天相對來說進展有個時間差,所以現在我們說到機器人,也是到機器人+的時代,機器人又成了一個新的支撐的公共平臺。
下面我們想談為什么要這個“+”,+是什么概念?但是+的基本共性特征,這里我們以機器人和互聯網為代表來做一個總結,到底具備什么樣的特征或者我們叫特點,形成一種+的技術,形成這種+的產品,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產品。第一個我們說這種技術也好、產品也好是具備顛覆性的,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領先性的、技術性產品,比如互聯網、機器人。第二點我們說是一個平臺性的產品,不是一個單一的,幾乎是一個大的平臺,對所有行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支撐作用。第三個特征剛才說了,既然是平臺,我們就要支撐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的共性的特征。第四點我們說可能要具備一種持續性,任何一種+的技術產品,不可能是一個一時的,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長久持續性的東西。
按照這樣四個共性的特征,我們來分析機器人現在具不具備作為一個機器人+的概念或者是一種產品和技術。首先我們看看機器人在技術上的顛覆性,麥肯錫做一個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預測性技術,機器人第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顛覆技術。在顛覆里需要顛覆的技術和能力集中在哪兒?我們在這兒看完全是一個綜合性的,無論是思維、決策然后整個作業能力,包括我們的交互能力,剛才慶峰談的語音,這只是機器人里邊交互能力的一種方式,其實更多的還有各種對環境的識別、適應。
那么對整個作業技術,剛才大家在談未來世界,機器人一個是心靈,一個是手巧,你必須具備一定物理特征才能完全復雜的精密的操作,否則的話這個機器人只能說、能想,但是不能干。還有一點,機器人整個思維決策,這是機器人現在我們叫深度學習等等要具備的特征。還有一個交互,無論是語音交互還是現在通過物理的鍵盤式的,包括未來得腦機系統,都是交互方式。但未來機器人必須具備這些共性的技術,那么機器人才能真正成為未來機器人+的平臺。說到這兒我們要再提一個概念,因為在座各位可能搞制造業的偏多,另外搞機器人的也不少,但是這里所說的機器人+絕對不是我們今天搞的機器人,今天我們更多的還是一種機器設備,但是我說的機器人+已經完全是一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一種產品或者物種,這是一個關鍵點,大家一定要記住。
另外我們再看一個機器人的革命性作用,作為一個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性作用在哪兒?這里我們也做了一個統計。這是美國做的一個,對經濟來說跟當年蒸汽機的問世一樣重要。這里有幾個數據,一個是1993年到07年,為美國GDP增長貢獻了0.37%,占GDP增長的1/10。對勞動力增長貢獻率0.36%,占勞動生產力的16%,這兩個數據說明它的效應與當初蒸汽機出現時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是一個等級。
我們所說的機器人平臺涉及到健康、醫療、國防、服務等等,機器人是一個完全大的平臺,而不是一個制造業里邊做一個機械人。第三點我們看機器人的支撐作用,我們一直在談工業4.0,其實工業4.0對應的有兩次機器人革命,第一次更多的是傳統設備,第二次機器革命的支撐是新一代機器人。
再一點我們談機器人的程序性,大家可以想象機器人的終點在哪兒?在座各位可能任何人都想不到,隨著機器人的發展,機器人智能的提高,跟人類生活的關系會越來越密切,它的作用會越來越重大,所以它的終點很有可能和人類的終點要伴遲,甚至要超過人類的終點。
既然作為機器人+,這里我們簡單作了一個歸納,一個是+生產制造,第二點機器人+國防安全;機器人+生活,未來的生活方式,各種生活機器人、服務養老、助殘、康復和穿戴,這是改變未來整個生活方式的。還有一個機器人+醫療健康,這就不用說了,還有整個教育培訓,還有交通、物流,現在包括我們的智能駕駛、無人駕駛,所以我說機器人可以+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是在改變現有的方式或者顛覆現有的模式,只有這樣機器人才真正成為+的技術,才成為互聯網后期發展一個新的高技術平臺。
我們再分析一下機器人+的驅動力哪兒來?什么能促進或者推動機器人+的發展?這里也有三大要素:一是技術突破。相關技術發展使機器人+成為可能,我們稱之為支撐,現在就是軟件、微電子、信息、大技術、AI、VI等等。二是模式變革。無論是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包括我們的作戰方式等等,這個是倒逼加速。三是社會發展。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就業人口、資源環境的約束限制,這在加速整個機器人+的發展。
今天可能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跟大家分享現在最新的一些觀點,現在已經到了從互聯網到機器人這個時代。
時間關系下面作一個小結:第一,現在我們正處于一個技術突破和模式變革的時代,所以在座各位島親應該感到幸運,你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偉大時代。第二,工業4.0正在加速這個時代的到來。第三,從互聯網到機器人已經成為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并且機器人已經不是單一的技術產品,而是一個機器人+的公共高技術平臺。第四點,這也是我們中國面臨的重大機遇,同時我們也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最后,我們大家共同抓住機遇擁抱變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