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文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
熙文在行業6年,不算久,但也不算短。
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從第三方的角度,熙文時常與行業很多可敬的、可愛的、有趣的人士交流,他們的話語里,更多的透露出對行業的敬意和情懷。
熙文很慶幸,這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情、有風格的行業,熙文不才,愿與行業共成長。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行業?
它的初期夾雜著弱小與無奈。
上世紀90年代,受制于某大國制裁,原本從國外訂購的AGV斷供,沈陽金杯公司憤而決定自研。投擲250萬經費后,由王宏玉(現任曠視高級副總裁、CMR聯盟名譽主席)參與研發的AGV項目開始啟動,彼時,王宏玉正在沈陽自動化所即將碩士畢業,作為研發團隊的骨干之一,王宏玉與中國AGV的故事由此上演。所幸,這個項目落成,被譽為國產化應用第一個案例。
同時,最早見證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中國工業移動機器人最早一批行業從業者,楊文華(現任昆船重工高級技術專家、CMR聯盟首席專家)曾表示,當時為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交了一筆不菲的學費,也第一次認識到這個行業技術門檻之高,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的先進行業。
但是它成長很快。
隨后的幾年,楊文華帶領團隊將國外技術引進與中國自主技術相結合,開始嘗試國產化進程。
進入21世紀,中國市場涌現出多家在傳統制造業深度扎根、備受尊崇的企業。新松成立,在汽車市場獨樹一幟,甚至走出國門,成為第一個出口的企業;昆船智能立足煙草、玻纖、化工,自主技術愈發強大;機科的優勢產品是叉車AGV,其在印鈔造幣、玻纖、制藥行業穩扎穩打,打造一個個精品口碑項目。華南區也涌現了幾家較為典型的企業,井源機電十多年來主攻汽車和輪胎行業,后收購MAX系統;CSG科大智能機器人事業群的AGC也是起于汽車,且始終是汽車行業主流品牌;嘉騰也是汽車大戶,同時拓展制造業;佳順智能、遠能、歐鎧都是華南盛極一時的企業,也是行業傳統企業代表。
同時,它表現很爭氣。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行業呈現出燎原之勢,這種勢頭在2015年之后尤為明顯。
一批明星企業悄然崛起,他們從電商中走來,開辟了全新的行業局面。極智嘉數次融資,吸引了重磅資本的加注和加持,也讓極智嘉全球部署快速開展。??禉C器人也是橫空出世,一出場就引人注目,廣泛鋪展的制造業迅速拉動業績提升,成為行業內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快倉智能先后得到菜鳥和凱傲集團的助力,發展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倉儲機器人后發之勢明顯。
這個時期,除了這些倉儲機器人領先企業,也有一批在特色細分領域一炮而紅的企業,怡豐機器人以停車機器人享譽海內外,一時間聲名大噪,迅速成為停車機器人頭部企業,而后不斷推進物流機器人;國自機器人最早在巡檢機器人市場拔得頭籌,屢次推出的創新產品不斷革新行業品類,美國市場項目也屢獲成功;北京特種機械研究所低調出聲,特種領域的移動機器人業務逐漸轉向民用;電視節目《奔跑吧兄弟》短暫出境的小黃人讓立鏢機器人迅速躥紅,這種新型的分揀機器人成為最具差異化的分揀方案之一······
而即便是傳統企業,他們也并沒有止步,跟進時代需求,保持創新也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新松針對每一種應用場景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昆船近兩年的分揀機器人和停車機器人表現強勁;機科則將更多精力致力于方案的集成和應用的精進。
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韓國冬奧會上,新松機器人的炫舞機器人震撼全場,由張雷(現任新松機器人副總裁、移動機器人BG總裁、CMR聯盟主席)擔任領頭人和第一研發人的團隊一舉為國爭光,這也是中國移動機器人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的經典時刻。而張雷則謙遜表示這是團隊的力量,是各方合作的結果。
AGV制造的所有基礎學科和技術,都誕生于歐洲,但為什么是中國搶先發展出了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產業?主要是解決買不起的問題,其次是龐大的中國市場和創新機制,基于此,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也將占據世界領先地位。
未來,它將大有所為。
CSG科大智能機器人事業群CEO李大偉(聯盟副主席)數次強調,行業的賽道非常寬廣,每一家企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賽道,并且選準適合自己的賽道,良性競爭,必然會有自己的市場。今天國際機器人副總經理王勇(聯盟副主席)在見證了AGV產業茁壯成長的歷程,跨越千禧年目睹AGV在新時代下不斷涌現新的變化之后,未來,他也寄望于新一代的年輕AGV行業人士的傳承和創新。
被譽為中國工業移動機器人人才培養集大成者,熊蓉(國家科技部智能機器人專家組專家、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迦智科技創始人、CMR聯盟專委會副主任)女士也多次闡述迦智的理念,持續致力于推動移動機器人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落地,與各大優秀合作伙伴攜手并進,不斷探索創新應用場景,為制造業轉型賦能。
談及未來發展,李進科(聯盟執行秘書長)坦誠,我們建議積極關注具備優秀的產品能力、行業方案解決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強的本體廠商,以及細分品類冠軍企業,市場格局很快將會顯現。
未來,除了大型企業的強者恒強,不少細分產品的品類冠軍也不容忽視。斯坦德和迦智科技都是無軌導航移動機器人的代表企業,在3C電子領域的領先和示范作用突出;優艾智合與海柔創新秉持著深圳的創新要素,在分揀機器人品類中不斷深挖需求,企業成長速度飛快;靈動科技以視覺AMR為主打,特征鮮明;未來機器人更是將視覺工業無人車輛的概念和主業做到極致,追求應用場景的各種需求打磨。
哪些資源與勢力在行業內比拼?
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企業競備賽不可開交。
在這種交鋒時期,來自于終端制造企業、系統集成商、傳統叉車企業、外資品牌、專業的移動機器人品牌都在同臺競艷,全面拓寬了行業應用。
終端制造業一方面不斷試用不同的移動機器人產品,或收購和參股移動機器人企業,另一方面也成立團隊半參研、半開發產品,最典型的莫過于京東、富士康、格力等企業。
傳統叉車企業首當其沖。借助智慧物流升級之勢,傳統叉車企業兩條腿走路,林德叉車除了為合作伙伴提供優質的叉車本體,也不斷推出高品質的智能叉車機器人;杭叉直接成立子公司,每年的叉車機器人銷量穩居行業先列;宇鋒智能憑借靈活高效的服務能力,一躍成為叉車制造商轉型的典范;卓一叉車深入開展定制化服務,為行業內輸出高性價比叉體;搬易通則主推重載及高位叉車產品,叉車AGV也著力推廣······
物流集成商格外重視移動機器人的業務,今天國際智能機器人作為今天國際子公司,16年就開始獨立移動機器人業務;井松智能多年前就把移動機器人作為戰略要務,先后較早推出視覺導航AGV、窄巷道激光SLAM AGV等產品;蘭劍智能、華晟智能結合立庫集成項目打造了多個經典移動機器人項目。
國外及臺灣品牌加強本土化策略,德馬泰克2019年宣布第一臺在中國本土生產的AGV面世;東佑達主推移動模組套件和可編程的自主開發軟件,協助集成商和終端企業自行組裝AGV。
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里低調耕耘的企業,如航天智造(上海)、匯聚自動化以重載見長,且在特種領域有著較強的項目經驗;珠海創智近年來突破轉型,開發了多個新興行業;極木科技的停車機器人另辟蹊徑,堅持原創;杭州易博特完全推陳出新,托盤機器人很好的融合了小叉車與倉儲分揀機器人的優點。
知變則勝,守常則敗。
當前,正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在發生變化的時候,新技術整裝待發,新基建呼之欲出,新的應用生態也在蠢蠢欲動。企業家是否能夠“識天時”,成為發展的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的創新都圍繞著幾個通用技術展開,然后推動整個產業結構、經濟制度和權利界定的改變,這時,產業范式的變遷也將到來。
為什么只有在中國才能見證這樣的變遷,首先,我們產業結構門類齊全、體系完整。這意味著在幾乎所有領域的技術創新,都可以形成與中國制造能力的連接。其次,中國已經完成了科技起飛。如果,在產業中所蘊涵的巨大的創新能力要素能夠發揮出來,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應用和市場,就能極大地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第三,中國具有規模巨大、差異也巨大的市場需求。需求乃創新之本,在需求最旺盛的地方,最容易出現新的產業生態。第四,消費互聯網領域20多年的發展,我們積累了龐大的數字技術使用人群。這有用新的信息技術對產業進行改造的經驗,以及行之有效的產業創新系統,有助于推動移動機器人產業范式的變遷完成。
行業的供應鏈完善了嗎?
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核心供應鏈的支持。核心零部件的性能與價格始終制約著整機的產品價格。
中國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行業整個產業鏈目前來看較為完善,上游核心器件供應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革新在不斷增加,專業的供應商也不斷涌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推進與發展。
未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呼聲將越來越高,同時較早占據市場先機且性能穩定的品牌必將有快速推進。
表: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核心供應鏈類型與代表企業(包括但不限)
古人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隨著行業發展的日新月異,企業如何維系本身的發展與行業共同發展,不僅關乎企業的抉擇,也關乎企業在行業內的形象和口碑。
在所有的評判和選擇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行業至關重要的5年時間已過,下一個新5年,這個行業又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熙文自信,還會一起見證。